当前位置

: 精选范文网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报告范文内容详情

社会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匿名 2023-01-01 05:48:37 388 下载本文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扶贫越来越广泛,帮扶力度越来越大,以下是一篇关于社会扶贫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在云南召开的全国社会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推动我市社会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办于10月13日至19日,由办公室分管领导带队,组织相关县(市、区)扶贫办人员共9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到阆中、南部、西充、仪陇、营山和嘉陵等7个县(市、区)对社会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社会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辖顺庆、高坪、嘉陵三个区,南部、西充、仪陇、营山、蓬安五个县,代管阆中市,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42.11万,其中农业人口591.05万,非农业人口151.06万。南充是典型的革命老区、丘陵旱区、贫困大区。9县(市、区)中有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1138个重点贫困村,2023年底全市重点贫困村中还有年收入785元以下的特困人口5万多人,786-1067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近20万人。

南充的社会扶贫工作基本上与政府在农村开展开发式扶贫同步进行,随着扶贫开发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目标任务,社会扶贫又有着不同的工作方法、任务要求和参与主体,社会扶贫成为了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我市始终坚持把社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多年间,先后有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部、商务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到我市农村开展定点扶贫,先后有近20个省径部门、120多个市级部门和9县(市、区)的近1000个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帮扶,有浙江省的17个省径部门及杭州、湖州、温州、金华4个市对我市6个县(市、区)开展的对口帮扶,先后有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慈善组织在我市开展的秦巴世行项目、CDD外资扶贫等多形式、全方位的社会扶贫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农村从1995年以来,先后接受社会扶贫捐赠的资金就达47181万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资金12854万元,省径部门定点扶贫资金12950万元,1997年以来接受浙江省对口帮扶资金21377万元;共实施帮扶项目1672个,其中,建人饮工程21595处,希望工程199所、24.8万平方米,建村卫生站76所、6.4万平方米,建乡村公路1487公里,建扶贫新村299个,实施产业扶贫发展种植业10.6万亩、发展养殖业项目83个,实施安身工程2624间、21940平方米、受益特困户2184户。社会扶贫成为了我市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做法及成效

(一)明确思路,把社会扶贫作为解决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上个世纪90年代,我市仍有270万贫困人口处于温饱线以下,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人口密集的资源性贫困、十年九旱的灾害性贫困、人文素质差的观念性贫困、产业不优的结构性贫困、政策难配套的机制性贫困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南充当时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市,财政穷市,是贫困人口比较集中,贫困程度比较深,贫困问题比较多,脱贫难度比较大的革命老区、腹心旱区。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发展难与全市几百万贫困农民如影随形。为了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党中央、国务院在安排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持我市重点贫困县的基础上,于1996年又安排浙江省对口帮扶南充,对于南充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差,观念落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贫困地区来说,能得到各级党政机关的定点帮扶,特别是能与浙江联姻,能够得到浙江的扶持,那真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为我们的扶贫攻坚,决战贫困增添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动力。当时,、市政府响亮地提出要带领全市人民“承帮扶而奋起,树志气而图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力争到20世纪末基本解决全市27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变贫困面貌。为迅速对接浙江的对口帮扶工作,、市政府及各相关县(市、区)及时组建了常设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制定了工作职责,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开发和对口帮扶的配套政策。提出了“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和“综合开发,重点投入,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为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与浙江共同协商确定了“领导重视、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市场导向、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对口帮扶原则。多年来双方一直遵从这一原则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双赢效果。

1997年以来,随着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扶贫越来越广泛,帮扶力度越来越大,帮扶双方及时调整和完善了对口帮扶工作思路。为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一体两翼”战略和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建设,根据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我市广大农村的客观实际,我市提出了“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社会事业六民主法制”的扶贫工作思路。浙江省提出了“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的帮扶思路,社会扶贫工作围绕这一重点和思路逐步朝着多层次、宽领域发展,为我市构建和谐南充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突出重点,把解决群众“六难”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内容。1997年以来,我市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全市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贫困乡村的落后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是,由于我市地处干旱走廊,又是革命老区,农业比重大,特别是缺乏产业支撑,导致政府实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一些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23年初,全市9个县(市、区)中还有4个扶贫工作重点县、1138个重点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57万人,有168个场镇1586个旱山村135万人饮用水困难、近1500个贫困村不通公路。一些重点贫困村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部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其困难,因灾、因病返贫率较高。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利用浙江捐赠的对口帮扶资金及其它社会扶贫资金与各类扶贫资金配套使用,实施了以下5大社会扶贫工程,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扶贫效益。

一是实施基础扶贫,解决群众饮水难和行路难。利用帮扶资金5368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先后修建卫生井、集中供水站、蓄水池、塘、堰等人畜饮水工程21595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使6个县(市、区)的102万多人直接受益。

利用帮扶资金6203万元,修建乡村公路1487公里,受益村达629个,改善了这些贫困乡村的运输难和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实施产业扶贫,解决群众增收难。利用帮扶资金3681多万元,在一些贫困乡村集中成片地实施了大棚蔬菜、银杏、薄荷、梨枣、冰糖柚、雷竹、水蜜桃、优质葡萄等种植业项目104个,10.6万亩,实施水产、良种兔、山羊、生猪养殖等养殖业项目83个。西充县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利用社会扶贫资金和帮扶项目先后建成了五村连片的产业基地,基地大量吸纳当地农民务工,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增收难,增强了发展后劲。

三是实施新村扶贫,解决贫困村发展难。利用帮扶资金4435万元建扶贫新村299个,实施“三建五改”受益农户达13.4万人。特别是新阶段以来,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浙江加大了新村扶贫力度。在浙江帮助援建的扶贫新村中,我们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社会事业六民主法制”的思路实施整村推进。利用帮扶资金在扶贫新村中完成“三建五改”(建家、

卡园、建沼气池,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扶贫工程3.8万户,改善了帮扶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营山县清水乡顶子村地处幸福水库淹没区,贫困问题相当突出。过去老百姓上访现象非常严重,曾发生过村上几十人到县委静坐,要求解决吃饭问题。该村在浙江省东阳市和四川省委办公厅的多年帮扶下,集中各类扶贫资金实施整村推进,村里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重点发展了蚕桑、水产,人均收入从1997年的400多元增加到去年底的3700多元。全村1100多人,380多户,基本上实现了社社通石板路,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98%的农户新修了楼房,电话普及率达70%以上。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人居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宽裕了,社会扶贫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仪陇县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全面推进帮扶新村建设的基础上,与城乡一体化试点联动,进一步提升了帮扶工作内涵。新政镇龙神垭村在国家工商联的帮扶下,投资近700万元,打造成以中心城镇为轴心,按照集镇社区标准拓展集镇规模,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

四是实施教育扶贫,解决群众上学难。利用帮扶资金6050万元, 为6个县(市、区)新建、改建希望小学199所、248120平方米,救助贫困学生115595人。特别是2023年6月,正当我市遭遇百年难遇的特大旱灾肆虐的时候,中国银行浙江分行的领导冒着酷暑炎热,不顾几千里的长途奔波,一下车就马不停蹄地带着纯净水、方便面翻山越岭到距公路10多公里外的营山县贫困山区凉风乡古佛村规划和捐资25万元建设村小学。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求实的工作作风感动得当地干部群众热泪盈眶。浙江省协作办主任姚少平与仪陇县马鞍镇特困学生邓友平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解决其学习期间一切学习费用。温州在南部挂职的干部陈进达、周晓东集资救助近50名辍学儿童。有的县还用帮扶资金设立了贫困学生助学、奖学基金,帮助了1000多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2023年,浙江省对口办、钱江晚报、农夫山泉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浙江省朝阳“1+1”助学活动,有298名贫困学生得到了结对帮扶。

五是实施卫生扶贫,解决群众就医难。利用帮扶资金2370万元,新建、改建乡村卫生院共76所、总建筑面积达63610平方米,受益人口达584185人。浙江政府援建的西充多扶之江中心卫生院、仪陇马鞍之江卫生院和浙江省民宗委援建的阆中博树卫生院,金华市援建的营山县清源乡、清水乡、大庙乡、太蓬乡、盐井乡等卫生院,大大改善和提高了当地干部群众就医条件,基本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商务部帮助仪陇县改造县人民医院及4所乡镇、村卫生院,捐赠显微镜、心电监护仪、脑电图仪等先进医疗器械,使仪陇30万困难群众摆脱了就医难,为提高仪陇整体医疗水平,保护老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

(三)干部交流,把互派干部挂职锻炼作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有效措施。对口帮扶不仅仅是捐钱捐物,更重要的是把浙江人的先进理念和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引进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口帮扶的相识相知,党政干部的双向交流,通过互访、考察,浙江人那种城市建设大手笔、工业园区大规模、交通建设大网络、农村经济大繁荣、结构调整大市场、发展思路大手笔、软硬环境大优化,小商品大市场,以及思想冲破牢笼,不争论求发展;资金不论多少,人人争当老板;商品不在大小,务求做精做强;产权形式多样,重视管理创新等先进经验都在南充的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促进了南充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杭州、金华等市帮扶代表团数十次来访,温州、湖州等市也派出23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市挂职指导产业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全新的经济理念和执着的创业精神。还派出3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仪陇县指导养殖业、派出教师2名到嘉陵区支教。为我市推进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智力支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浙江湖州市派出的干部吴建华在仪陇县任县长助理的两年期间,主抓产业发展,面对仪陇的现状,他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他白天上山下乡,走村入户,扑下身子搞调研,晚上整理资料,梳理思路,埋头挑灯夜战。在吴建华的建议下,仪陇县委、县政府决定把长毛兔产业作为县域农业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并由他亲自负责主抓该项工作。吴建华利用自己掌握的

湖州市发展长毛兔产业的先进经营模式、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组建了仪陇县兔业发展协会,率先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将“产、供、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迅速把长毛兔产业带入了良性发展轨道。长毛兔产业已成为仪陇的支柱产业,为群众增收脱贫作出了突出贡献。南部县从2023年以来,我省定点扶贫的四川大学、省农行、省农办先后派出5名干部到该县任科技副县长。

我市也先后选派中青年干部267名到浙江挂职学习、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增长才干,不少同志学习归来后,在新的岗位挑起了重担,成为我市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对口帮扶为我市干部的培养、人才的造就、观念的转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劳务输出,把转移培训农民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劳务输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年的对口帮扶实践,帮扶形式逐步由“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由给钱给物向智力扶持转变。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浙江加大了对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扶持力度,我们先后利用300多万元帮扶资金,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5期27130人次,有组织转移输出11341人。特别是浙江省筐华市2023年6月帮助我市营山县一次性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达100人以上。营山县从贫困乡镇动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送到浙江省筐华市,由金华市对口办联系培训学校进行了为期两个月培训,金华、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亲自参加培训班开学典礼,培训结束由培训学校及金华市对口办负责联系了用工企业。2023年杭州市为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援建了培训用教室,为我市农民工到杭州企业务工做了许多牵线搭桥的工作。

为了顺利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2023年以来,每年都要利用帮扶资金组织全市9县(市、区)对当年启动的扶贫新村和新农村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业务培训。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130期,培训人数近3万人次。

(五)搭建平台,促进双方经贸合作与交流。为改变南充产业支撑弱、工业发展缓慢、经济缺乏活力的现状,我们始终坚持帮扶与合作并举,以南充的资源优势大力引进浙江企业家来南充投资兴业,谋求发展。为了支持浙江企业在南充发展,南充、市政府出台了土地、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书记刘宏建指出,“在支持企业发展上,要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精减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形成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的政务环境。”浙江省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坚持在帮扶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深化帮扶,多次组织浙江企业代表到南充实地考察,为南充产业发展牵线搭桥;一些浙江企业把南充作为抢滩西部的“桥头堡”,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资金、管理和品牌等优势,广泛开展经济合作,取得了“双赢”效果。十年来,已有150多家浙江企业落户南充,投资总额35亿多元,到位资金18.5亿元,纳税累计98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7300余个。德力西集团、人本集团和李子园牛奶有限公司、浙江华立集团、浙江中裕纺织、温州金泰纺织、浙江物产集团、义乌小商品城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南充生根开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嘉陵区引进浙江德力西集团投资兴建光彩大市场,发挥了商业排头兵的作用。通过经贸合作,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活跃了城乡经济,解决了就业问题,推动了我市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给南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创新机制,实现帮扶资源的有效整合。把社会扶贫工作与整村推进结合起来,把帮扶项目、帮扶资金与各类扶贫和农业项目、资金做到整体规划、整合使用,提高了帮扶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升了帮扶力度。一是整合项目资金。各县(市、区)充分发挥扶贫部门的组织协调

作用,凡是在扶贫新村实施浙江对口帮扶项目,必须把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和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整合起来,统筹安排,集中资金办大事,力求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帮扶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项目实施上,一律采取“先办事、后给钱,验收合格再结算”的管理办法,确保帮扶项目规范管理,运行有序,见到实效。二是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群众力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源,我们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帮扶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督全过程中,发挥了群众在对口帮扶中的主体作用。

(七)强化管理,注重提高社会扶贫实效。一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审查,严把立项关。把一些切合实际,群众急需,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经扶贫部门筛选考察后,再推荐给浙江帮扶市和定点扶贫的单位选择立项,确保帮扶项目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强工程监督,严把质量关。各县(市、区)经常组织人员对实施的帮扶项目实行全方位协调和全过程跟踪,严禁随意缩小投资规模,严禁擅自修改项目计划,随时跟踪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工程建设质量、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遇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可靠、按期完成。三是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帮扶项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严格把关,确保建成优良工程、形象工程和效益工程。四是加强资金管理。明确了帮扶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原则、使用范围。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必须严格财务制度,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帮扶资金,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向项目单位摊派资金,搭配物资。严格实行帮扶项目根据资金、根据工程进度分期分批拨付制度。每次拨款都必须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扶贫办根据检查情况审定后拨付。同时,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确保匹配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每一个项目工程都实行工程预决算管理,要求每个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根据工程需要,及时筹足匹配资金,保证按时到位。

三、主要经验

(一)必须领导重视,思路明确,认识到位。浙江对口帮扶南充的工作之所以持续十年长盛不衰,其工作越来越实、帮扶领域越来越宽、帮扶效果越来越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重视,思路明确,认识到位。从1996年到现在,浙江的三任省委书记都亲临南充视察,并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5月,浙江省委书记亲临南充视察,并就对口帮扶工作作出三点指示:“一是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要把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始终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在党委、政府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紧抓好;二是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每年两省都要组织相关市、县和部门,到对方衔接,具体商议和落实帮扶项目,要推动对口帮扶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帮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总的方针要坚持‘党委重视、政府组织、企业运作、市场导向、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坚持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对口帮扶的思路要更宽,渠道要更多”。在对口帮扶工作搞了8年之后,习书记对南充的视察和讲话把这项工作又再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南充、市政府把浙江对口帮扶我市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每年把对口帮扶工作与扶贫工作、招商引资工作及、市政府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历届领导都把浙江的帮扶当成加快南充发展的历史机遇,当成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人民对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一种极大关怀和支持。南充领导对浙江省对口帮扶工作表示“我们将倍加珍惜浙江对口帮扶南充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辜负浙江省委、政府的关怀,以优异的成绩向真情帮助、热情支持南充发展的浙江各级领导和浙江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必须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常抓不懈。有机构、有人抓,是搞好对口帮扶工作的必要条件。浙江省景各对口帮扶市都成立了专门的对口帮扶办公室,他们是一届接着一届干,年复一年,坚持十年如一日,真正把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浙江人民的深情厚意送到了南充人民的手中,改变了贫穷的面貌。南充、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坚持常抓不懈,坚持有领导分管,有部门主抓。特别是营山县和仪陇县从1996年以来一直由扶贫办主抓,各部门配合,工作连贯不断线,工作人员对工作情况熟悉,业务熟悉,资料齐全,抓得实在。我市营山县政府2023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东西部协作工作先进单位,成为我省唯一受到国务院表彰的对口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南部县扶贫办主任谭必武谈到,要搞好社会扶贫工作,必须做到“三勤”、“三有”、“三到位”,即要勤跑、勤联络、勤汇报,要有人做事、有经费办事、有物资条件配套,必须认识到位、感情到位、工作到位。

(三)必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对口帮扶的主要对象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民,因此贫困农民既是参与主体又是受益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实施帮扶项目,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性。仪陇县在扶贫新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用帮扶资金或其它扶贫资金实施的项目,群众必须筹资投劳相配套。他们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成为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坚持“一切发展为了群众、一切发展依靠群众、一切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改变过去由政府指定为群众主动竞争,由干部决定为群众民主决策,由干部管理为群众自已管理,让农民参与项目的决策、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农民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必须突出产业承接转移,注重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南充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问题是产业培育滞后,产业培育是促进南充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经之道。通过产业发展来增强政府实力,来提供就业岗位,来增加百姓收入是最好的途径,也是能使对口帮扶长期坚持下去的最好方法。因此,我们坚持社会扶贫注重资金帮扶逐步向产业帮扶转移,加大经济技术项目合作力度,构筑经济洼地,承接浙江产业转移,收到了事半功倍速和双赢的效果。温州德力西集团与南部泵业集团公司结亲,凭借德力西集团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加上南充的广阔市场,双方都偿到了合作的甜头。西充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南充市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仪陇哈哥兔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浙江人到南充兴办的农业龙头企业,他们采取“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力地带动了一方产业的快速发展。原南充印染厂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浙江企业家购买后,在南充、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现在是经营红红火火,订单源源不断。

(五)必须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把对口帮扶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浙江帮扶资金是有限的,如何才能够把这有限的资金变成脱贫致富的无穷动力,真正让贫困群众在帮中见情,在扶中受益,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搞好对口帮扶工作,实施好对口帮扶项目,必须创新机制,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共建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帮扶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们以扶贫新村为载体,将浙江对口帮扶资金、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国家对贫困地区投入的涉农资金和其它社会资金聚集起来,整合使用,充分发挥其“药引子”的作用。十年来,浙江共捐赠我市帮扶资金近1.6亿元,而我们组织发动群众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社会事业六民主法制”的思路,却干出了5亿多元的扶贫项目及工程,在南充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树起了浙江对口帮扶的不朽丰碑。对口帮扶工作既合党心,也合民意,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减少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消除农村贫困,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重要现实途径。

四、问题、建议及下步工作思路

(一)社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多年来的社会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自身贫困多,发挥贫困农民主体作用不够。我市一些地方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因而向浙江省景上级定点扶贫单位争取帮助支持非常积极,中、省部门和浙江省参与帮扶的单位也非常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但我们一些地方和部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够。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一味地等待、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扶持,没有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动地等待帮扶。

二是接受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多,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不够。一些县、乡、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帮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捐赠的资金,多数单位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虑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选项、管理好发放的资金等,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没有充分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办大事,甚至有的捐赠资金被县、乡、村挪着它用。

三是社会扶贫成果多,加大宣传力度不够。几十年的社会扶贫成果在南充大地上树起了座座丰碑,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南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显著变化。可是我们接受帮扶地区的一些同志在思想上对外界的帮扶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因而对许多鲜活的帮扶事迹没有得到及时的宣传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扶贫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注重了感情的联络沟通,忽视了长效机制的建立。社会扶贫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所以受扶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特别注重感情的联络和沟通,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特别是受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地区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容易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

(二)对社会扶贫工作的建议及下步工作思路

党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军队和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反贫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社会扶贫是当前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是今后及很长一段时间内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有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必须充分发挥社会扶贫与政府扶贫的互补作用,对社会扶贫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大力弘扬。

一是要高度认识社会扶贫力量在扶贫开发事业中的作用,动员更多的社会群体加入到社会扶贫的伟大事业中去,把社会扶贫事业再向前推进一步。

二是建立健全社会扶贫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确立目标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加强对社会扶贫的宣传,鼓励社会各界增强参与扶贫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他们参与扶贫、支持扶贫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是加强人才培训交流,促进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观念转变。对口帮扶不仅仅是捐钱捐物,更重要的是把外地先进理念和做法引进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和东西部对口扶贫都应注重干部的相互交流,注重人才的培训,帮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思想观念。

五是加强经济技术协作与交流,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特别注重产业帮扶和产业的承接转移,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对接发达地区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社会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下载地址(word版本):社会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

猜你喜欢